从公司管理的高度认识BOM

 

BOM(Bill of Material)对于每个制造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尤其是工程设计工程师、工艺制造工程师、售后备件工程师等,几乎每天都要和BOM打交道。但在国内企业中,各业务领域人员一般都会把BOM作为一套普通的、专业的技术资料对待,缺乏对BOM在企业管理层面的职能的深刻认识。因此,BOM管理在企业中虽然一直存在很多问题,但没有能够提高到一个应有的高度来看待。但近几年来,这个话题在某些复杂的制造业,特别是汽车行业逐渐为公司高层管理者所重视,形成了一股探讨全新BOM管理理念、筹划贯彻全业务链BOM管理的热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国内企业由单纯的以制造为主向研发、制造并重的行业趋势密切相关。这一转变或者企业的转型对企业全业务链的一体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产品系列化规划的要求: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企业都在不断追求“灵活应对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持续创造有魅力的产品”,这就要求企业能够面向多样化的市场需求,通过设计系列化的产品、以可配置方式满足市场订单,以取得最大的市场竞争效益。这一变化要求企业在产品数据的组织方式上需要与业务相匹配,如对产品型谱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基于产品型谱的一定级别、按照系列化产品组织BOM,而不是按照单一产品组织BOM;全配置化的BOM管理成为企业亟待建立的规范体系。

 

产品正向开发的要求:

 

产品正向开发注重对产品详细设计之前的管理,即产品规划、概念阶段的管理。在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往往是各业务部门需要密切协作的阶段,如市场、规划、设计、工程财务、采购、工艺等部门从各自的角度对需要进行研发的产品进行各自专业内的考虑。而在这一阶段,由于详细设计还没有开始,往往缺乏有效的信息载体将各个业务部门的工作协同起来。能够代表产品定义、将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集中体现的信息载体无疑是BOM。因此,产品正向开发无疑要求BOM创建的时点大大提前,充当承载各业务部门协同的角色,使得产品开发早期有更细的管理颗粒度。

 

设计的要求:

 

模块化设计强调从总体入手,对如何通过模块的组合实现系列化产品进行考虑,这也要求BOM的构建形式采用全配置化管理。

 

多制造基地的要求:

 

企业出于战略需要,规模往往不断扩大,甚至同一产品在不同的生产基地进行生产(包括海外基地)。由于各制造基地生产线、工艺、物流等的差异,因此对制造BOM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为复杂的物流要求:

 

快速、动态、高效响应市场订单是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对企业的必然要求,这一要求对生产的柔性化安排、物料拉动的方式都产生深远影响。如汽车行业等以生产线方式组织生产的半流程、半离散制造业,为了满足高节拍生产以及平衡零部件库存,往往采用JIT(及时物料拉动)、JIS(排序物料拉动)等多种物料方式。高节拍的生产不仅仅要求企业ERP、MES系统能够进行很好的支持,更为关键的是,ERP、MES所输入的BOM信息要准确。往往一个零件的错误就会导致生产线的停线。

 

售后服务的要求:

 

售后市场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市场,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能够为企业赢得高的客户满意度、甚至会为公司带来新的赢利点;反之,落后的售后服务体系将使得公司逐渐失去市场机会和客户。这在汽车行业尤其突出。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对主机厂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其中非常基础的要求是能够保证备件主数据的准确性,而这一要求在某些行业将成为国家法规要求。

 

成本管理的要求:

 

成本始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真正的成本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贯彻到设计、采购等工程师日常工作中的事情。精细化的目标成本制定、成本评估以及成本核算对于粗放型管理企业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必须以精细化的BOM管理为前提。